当旅游遇上“非遗”,玩出不一样的“文化味儿”(3)******
非遗旅游还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,让拥有非遗资源的乡村地区走上致富道路。如陕西省充分发挥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资源优势,设立省级非遗工坊52家,为全省近5万名群众搭建起就业增收的非遗平台,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,增加了村民收入。
不过,“非遗+旅游”模式当前仍处于探索阶段。有业内专家认为,“非遗+旅游”当前存在融合不够深入、参与性不强等问题,从各地发展情况看,同质化现象普遍,本地特色不够凸显、文化创意不足。未来,应如何探索非遗和旅游的融合路径?如何推进非遗旅游产品升级,更好地激发非遗的创造力和生命力?
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吕品田认为,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,不能将非遗变成单纯的旅游表演,使其脱离民俗社会生活情境,以致破坏原生文化生态,商业化的简单模仿也容易造成同质化的问题,“非遗保护的意义在于维护文化多样性,切实保护旅游地的生活化文化特色,是旅游业持续发展之道。”
韩元军表示,推动非遗和旅游高质量深度融合,要发动政府、企业、非营利组织、个人等多元力量参与进来,让“非遗+旅游”释放更多市场活力;要将更多时尚、科技、体育等元素融入非遗旅游开发中,提升非遗旅游的吸引力;推动非遗旅游与乡村振兴、新型城镇化、城市更新等结合起来,通过非遗城市社区、非遗乡村作坊、非遗艺术馆等更多的空间主题创新,形成非遗旅游产业供给和空间供给的新体系。
央行:2022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4.21万亿元 ******
中新网1月11日电 央行网站10日发布数据显示,初步统计,2022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44.21万亿元,同比增长9.6%。
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12.43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9%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.84万亿元,同比下降17.4%;委托贷款余额为11.24万亿元,同比增长3.4%;信托贷款余额为3.75万亿元,同比下降14%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.66万亿元,同比下降11.6%;企业债券余额为31.01万亿元,同比增长3.6%;政府债券余额为60.19万亿元,同比增长13.4%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.64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4%。
从结构看,2022年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1.7%,同比高0.7个百分点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.5%,同比低0.2个百分点;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.3%,同比低0.2个百分点;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.1%,同比低0.3个百分点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.8%,同比低0.2个百分点;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%,同比低0.5个百分点;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7.5%,同比高0.6个百分点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.1%,同比高0.1个百分点。(中新财经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一分快3地图 |